6月17日,在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上,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右一)主持圆桌会议:“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服务的新机遇。[中国网 陈博渊 摄] |
6月17日,在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上,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主持圆桌会议:“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服务的新机遇。[中国网/陈博渊 摄] |
18日上午,北京周报社社长李雅芳主持“中国文化的翻译与传播”分论坛。[中国网 陈博渊 摄] |
2016年6月17日下午及18日上午,中国翻译研究院在西安召开的“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上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服务的新机遇”与“中国文化的翻译与传播”两场分论坛。分论坛分别由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和北京周报社社长李雅芳主持。
中外翻译界知名专家、学者在“‘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服务的新机遇”分论坛上作了精彩发言:文思海辉副总裁王华伟先生提出通过对资源管理和生产系统的有效整合打造 “一站式”语言服务解决方案的建议;德国美茵茨大学教授、国际翻译院校联盟前秘书长马丁•傅斯恩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及其影响出发,提出亚洲新公共外交的成功需要扩展语言服务;新加坡国际翻译研讨会主任陈丹枫介绍了新家坡在应对语言多元化问题的尝试;泰国坦亚布里皇家理工大学教授玛莱那塔娜•萨瓦迪瓦•那•阿育他亚认为东盟每个成员国和国际贸易的多元化需要多语言翻译和解释的平台,而东盟的多语言实践和相互协作是东盟和全球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和增强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穆雷提出语言服务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其中包括做出语言服务发展的顶层设计、了解我国语言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瓶颈以及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设计相应的语言服务体系等;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何恩培则针对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翻译行业如何快速升级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实践经验。约有150名参会代表出席了分论坛,台下听众与各位发言人进行了精彩的互动。该论坛旨在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如何发挥语言服务保障,以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文化的翻译与传播”分论坛上,与会专家深入讨论了如何以更恰当的方式翻译与传播中国文化。外文出版社外籍专家David Ferguson以“中国关键词”项目为例,探讨中国官方文本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华东师范大学窦卫霖教授进行了“中国关键词”对外翻译传播效果的策略研究,提出坚持以我为主,同时重视对内与对外传播的差异,尊重受众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章思英介绍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项目在在术语搜集释义、汉译英的原则以及翻译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宁波大学副教授符荣波考察了18场汉英记者会口译中情态附加语的显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此类语言现象对译员角色研究的启示;澳门大学博士生罗天以《孙子兵法》的重译为例,分析了影响作品风格演化的因素,认为译本在译语文化中的地位将极大地影响译者在风格方面的决策。与会中外翻译界代表对中国文化的翻译表示出浓厚兴趣,表示愿意在今后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
“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由国际翻译家联盟、中国翻译协会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承办,于2016年6月17日至18日在西安曲江惠宾苑宾馆举行。本届亚太论坛的主题为“亚洲翻译的明天”,共有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代表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