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义 [中国网/陈博渊 摄] |
中国网6月19日讯(记者 郭翊明)以“亚太地区翻译的明天”为主题的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17-18日在中国西安举行。本届旨在分享亚太地区翻译界在区域合作深化和“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在人才培养、技术应用、标准化、理论和模式创新等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探索如何加强交流,为亚太地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亚太翻译论坛原名“亚洲翻译家论坛”,是在国际翻译家联盟支持下建立的一个区域性交流平台。1995年在北京首次举办,其后每三年举办一次。第二至七届论坛分别在韩国首尔、中国香港、中国北京、印度尼西亚茂物、中国澳门、马来西亚槟城举办,是亚洲翻译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会议召开期间,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接受了中国网的专访,回顾了论坛的发展沿革,讨论了亚太地区翻译行业、人才培养、语言服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提高对翻译行业的影响。
中国积极推动亚太地区翻译交流
黄友义告诉中国网记者,亚洲翻译论坛最早由中国人发起,纵观其发展历程,过去七届论坛有三次都是在中国举办的。“21年来,我体会到了亚洲翻译界队伍之壮大,以及承担的任务之重要,亚太翻译论坛大大推进了中国翻译界与世界交流的程度。”
黄友义说,他本人参与了第一届论坛的创办工作,当时参加会议的只有17个国家,参与代表不到一百人。在论坛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翻译界承担了很多重任、肩负起了不小的工作量,并逐渐成了亚洲翻译界的领头羊。
在本次论坛期间,中国、阿塞拜疆、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家翻译组织联合成立了“亚太翻译论坛联合委员”,并选举了五名代表构成了委员会的第一届执委会委员,其中来自大中华圈的代表占据其中三个席位。
黄友义表示,历史已经把责任交在我们身上,我们就应该勇敢的承担责任,未来继续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引导亚太翻译论坛的发展,使翻译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带一路”走多远语言服务就得跟多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去”。黄友义表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多种多样的语言服务方式,其中包括资料翻译、人才培训、现场服务、机器翻译等等,这就为国内语言服务行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走多远,语言服务就要跟多远;语言服务能力有多强,‘一带一路’就能走多远;翻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他表示,世界上有70多亿人口,中国占13亿,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介绍中国道路,只能靠外文。翻译对树立中国话语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我们中文说得再好,那只是在13亿人口中流通。
根据中国翻译协会的调查,未来中译外的市场需求会大幅度增加。黄友义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走出去”,文化的“走出去”也不能落后。“我们要通过语言,让外国当地的老百姓支持中国企业落地并生根发芽,让当地人理解中国是去帮助他们一起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发展的,而这一过程只能使用当地语言来完成。”
但黄友义坦言,现在很多企业不太了解情况,他们知道企业的发展需要语言服务,但却不知道怎样寻找语言服务的提供商。同时,语言服务业仍处于成长阶段,很多从事语言服务的公司和机构也不了解他们的客户具体需要哪些服务。
考虑到这种现状,黄友义告诉记者,中国翻译协会因此着手展开了一些“搭平台”的工作,通过召开论坛、人员培训等形式,将需求方和供应方结合在一起,拉到同一平台上,通过产需见面实现“知己知彼”。通过两者的交流互动,一方面解决了企业急需的语言服务问题,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教育改革,推动翻译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人才培养着力提高实践能力
近些年来,中国的翻译教育风生水起,从2007年教育部批准全国翻译专业硕士学位(MTI)以来,到现在已有206所高校成为MTI教育试点单位,授权招收和培养MTI学生。
尽管如此,黄友义表示我国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仍然存在师资和教材的瓶颈,需要着力提高和壮大高水平的翻译师资队伍,同时根据人才培养的侧重点,编写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翻译教材。
此外,他认为翻译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因此学校需要帮助学生开拓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在校导师和校外导师的指导下,迅速提高翻译实战能力。
积极发展人工智能辅助翻译
今年三月,备受瞩目的“人机大战”落下帷幕,最终谷歌智能系统阿尔法狗(AlphaGo)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韩国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真正引起世界的瞩目。
黄友义表示人工智能运用于翻译工作中,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人工翻译的不足。例如,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翻译工作量大、内容技术性强,企业的文化、技术方面的参数和标准,仅仅依靠人工翻译很难完成,这就需要人工智能的介入。“我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将语言服务向更高的一个台阶发展。”
黄友义告诉记者,我们不必担心人工智能是否会对人类构成威胁、甚至取代人类。“人工智能是集合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积极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之服务于人类。”
他表示,到目前为止,市面上没有任何一款翻译软件能够满足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语言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只能做一些参考,人工加工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人类的语言和思维是不断丰富和提高的,人工智能应该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调试从而适应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