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接受专访。 陈博渊 摄 |
中国网6月16日讯(记者何珊)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将于6月17至18日在西安举行。论坛以“亚太地区翻译的明天”为主题,预计将有400多名国内外翻译界知名专家学者参会。
亚太翻译论坛原名“亚洲翻译家论坛”,此次论坛是将参与领域扩展到大洋洲并更名为亚太翻译论坛后首次举办的会议,将为亚太地区翻译界的交流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因而此次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
论坛召开前夕,论坛组委会主任、中国翻译协会会长、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接受了中国网的专访,解读举办亚太翻译论坛的意义以及对促进亚太地区翻译文化和行业多边交流合作发挥的作用。
平台:助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周明伟强调,亚太翻译论坛远远不止是一个行业性会议,而是定位于搭建一个共同语言建设的基础性平台,以加强亚太地区国家的沟通,从而解决交流交往中共同面临的问题。
他说,尽管全球经济发展低速,但亚太地区依然是目前发展势头最好的、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的地区。但是因涉及国家民族众多,语言文化丰富多元,差异性很大,都程度不同地面临着因语言文化等问题导致的沟通不畅。如何发挥亚洲和太平洋沿线国家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亚太地区国家如何加强相互沟通和认同,加强团体性、集合性的力量发挥。而这些作用的发挥,又都需要一个基础,就是要加强语言翻译事业的建设,共同语言是合作的基础性条件。
周明伟认为,中国非常积极地来推动论坛的举办,内在动力来源于中国潜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以及作为一个大国所担当的责任。“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同世界的关联度大大增加,这样的国际关联度需要我们加强同别国的沟通,加强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认同、交流、了解和欣赏。”
他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凝聚更多的共同理念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使得我们能够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互利共赢的外部环境。”
而亚太翻译论坛恰好提供了一个平台来助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让语言工作者、翻译专家、各路领军人物能够有一个好的对话环境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亚太地区各国如何建立一个相通、相融的话语体系。
周明伟表示,这次论坛正是依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融通中外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一思想而举办的。
挑战:兼顾各语种需求
周明伟坦言,亚太地区语言文化差异大既给亚太翻译论坛带来了特色,也为办好这次论坛提出了挑战,要克服语言沟通不畅并兼顾各个语种的需求对会议筹备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说:“参会语种如此多,不同文化的背景又是如此复杂,而每个语种、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尊重和了解,都希望在语言交流当中得到应有的地位。”
周明伟介绍,论坛主办方以中文、英语为会议的工作语言,同时尽可能地兼顾各种语言的需求,兼顾他们的特色和优势,让大家获得相对均等的交流机会,使这次会议能够营造一个多语种、多文化交流的氛围。
更名:提升了论坛定位
谈到论坛更名的缘由和背景时,周明伟介绍,亚太翻译论坛原名“亚洲翻译家论坛”,是在国际翻译家联盟支持下,于1995年由中、韩、日等国的翻译组织发起建立的一个区域性交流平台。
2015年3月,在中国翻译协会的倡议下,国际翻译家联盟理事会通过决议,同意将大洋洲翻译组织纳入论坛,论坛更名为“亚太翻译论坛”(Asia-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Forum)。
周明伟认为,此举不仅提升了论坛的定位,也为亚太地区翻译界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自1995年启动以来,中国译协一直在国际译联的支持下,积极联系、推动亚洲地区有关翻译组织承办论坛,并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21年来,论坛坚持每三年举办一次,从未间断,而且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亚洲乃至太平洋地区翻译界最重要的区域性交流平台,并且吸引了不少其他地区翻译界人士的参与。
周明伟同时指出,论坛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正规的工作机制,这也制约着论坛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中国译协在会前与亚太地区各国和地区的翻译组织联系,推动建立一个长效的工作机制,以吸引更多的亚太翻译组织和机构参与论坛工作,提升论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保障论坛的可持续发展和历届论坛成果的延续性。